美国钠离子电池制造商 Natron 倒闭,美国 14 亿美元工厂计划告吹
背景信息
美国钠离子电池制造商 Natron Energy 宣布关闭位于密歇根州和加州的全部设施,并放弃在北卡罗来纳州 Edgecombe 县投资 14 亿美元工厂的计划。该项目原本预计带来 1,000 个就业岗位,成为近年来美国东部最大新能源投资之一。Natron 成立 13 年,因未能成功获得新融资或大规模订单,现金流枯竭,被迫停业。北卡州政府曾承诺最高 5,630 万美元的激励补贴,但因企业未达成投资与招聘目标,未支付任何款项。
关键要点:
全面停业:Natron 关闭密歇根生产基地与加州总部,约 95 名员工被裁撤。
资金链断裂:公司董事会确认融资失败,无法覆盖运营与新增订单所需资金。
北卡重挫:计划中的 Edgecombe 县 14 亿美元工厂取消,1,000 个就业岗位和 34 亿美元的预期经济贡献化为泡影。
激励落空:州政府批准的 5,630 万美元补贴因未触发条件未发放。
历史重演:该地“Kingsboro Megasite”此前已有中国三角轮胎项目搁浅,显示外资与新能源投资风险高企。
仍具吸引力:北卡经济发展部门强调该园区属全美顶级“超级产业用地”,将继续全球招商。
延伸阅读
Natron 的倒闭凸显钠电池产业在商业化初期的脆弱性。融资环境趋紧、政策不确定性叠加,使新兴技术企业难以支撑长期资本投入。与此形成对比的是,中国与欧洲正在加快钠电池与储能项目的产业化部署。美国“超级用地”虽仍被视为吸引投资的战略资产,但连续的项目流产对地方就业与清洁能源战略均构成挑战,未来招商需在金融保障与产业链配套方面做出改进。

来源:wral
澳大利亚最大电池储能招标落地,超 15GWh 项目获批
背景信息
澳大利亚能源部宣布完成史上规模最大的容量投资计划(CIS)第三轮招标。本轮原计划采购 4GW/16GWh 的四小时等效可调度储能容量,但吸引了高达 124 个投标,总量约 34GW/135GWh,超过目标八倍。最终共有 16 个锂电池储能项目中标,总规模 4.13GW/15.37GWh,预计到 2029 年全面投入运行,可满足超过 350 万户家庭的高峰用电需求。
关键要点
大规模落地:16 个中标项目总计 4.13GW/15.37GWh 储能容量,全部为锂离子电池系统,将在 2029 年前接入国家电力市场(NEM)。
社会经济效益:项目预计带来 1,900 个建设岗位和 100 余个运维岗位,创造 38 亿澳元本地产业链价值,包括原钢材采购与社区共享收益。
原住民权益:两大项目达成原住民股权合作协议,其他项目承诺与原住民企业分包合作,提供培训与就业机会,总额约 2.19 亿澳元。
战略目标:本轮为 Capacity Investment Scheme(容量投资计划)的一部分,该计划目标是新增 40GW 清洁能源产能,助力澳大利亚在 2030 年实现 82% 可再生电力目标。
中标情况:Atmos Renewables 的 400MW/1600MWh Teebar 电池成为最大单体项目;Equis 获得三项合计 550MW/1900MWh;Akaysha Energy 获得 Deer Park 与 Ulinda Park 储能扩建项目支持;其余中标方包括 AMPYR、TotalEnergies、Lightsource bp 等。
区域分布: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各有五个项目中标,昆士兰四个,南澳两个。西澳因独立电力市场将单独招标。
延伸阅读
澳大利亚正加速通过大规模储能支撑风光并网与电网稳定,CIS 机制被视为其实现能源结构重建的重要工具。相比之下,中国储能发展更多依靠强制配置与容量电价机制,而欧洲则以灵活性市场为主导。澳大利亚模式在于通过联邦招标统一释放市场信号,兼顾社区和产业链利益,可能成为其他资源型国家探索可再生能源转型的新范本。

来源:ess-news